必赢体育_必赢体育app官网-下载|平台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专题专栏>详细内容

常德志愿者,温暖了一座城

来源:常德文明网 2021-08-30 08:30 字体:【

  从热心市民的自发行动参与到一批省级、国家级先进典型的产生,从倡导文明出行到大自然保护、从服务大型赛事到活跃在每一个城乡社区……近年来,常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实现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专业化”“大众化”,为雷锋营造了一个永恒的“家”。

  一颗颗爱心续写着雷锋事迹

  “我在外面拼命挣钱,孩子不理解,整天只知道要钱,觉得生活很没意思。”

  看到聊天窗口里弹出这句话,武陵区“近心帮”心理健康协会的志愿者郭灵芝绷直了身体,快速在键盘上敲击着回复。

  “这位咨询者是位40多岁的妇女,有着非常典型的恐惧症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而且因为众多琐事,她现在非常焦虑,有轻生的念头。”与咨询者沟通的间隙,郭灵芝告诉记者,目前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她的情绪,了解相关情况,如果焦虑状况、自杀念头确实特别强烈,则要建议她到医院专门科室接受药物治疗。

  前期简单的网络交流后,这名咨询者又打来电话,郭灵芝与对方通话近半个小时,总算暂时稳定了她的情绪。郭灵芝坦言,“近心帮”每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一周两天常态化的“一对一”咨询都有人值班。他们通过面对面、电话或网络了解对方问题所在,认真倾听,适时提供建议,为大量有情绪或心理问题的市民提供了有效的减压服务。

  在常德,像郭灵芝这样的雷锋式志愿者不胜枚举。34年坚持义务扫街的伤残退伍老兵田工;身残志坚,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筑起一个温馨之家的吴光清;帮贫助困,用真心赢得了群众信任的欧兰英……他们无不闪耀着至真至善的道德光辉。

  “楼道变美了、变净了、变白了、变亮了,社区清新靓丽、干净整洁。”这是常德居民们这两年的切身感受。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类志愿活动遍地开花,从过去的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志愿服务转变。数万名学雷锋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客运站、火车站等地,用奉献诠释雷锋精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已然成为常态。去年汛期,全市800多个志愿服务队,30000多名志愿者坚守受灾一线,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检测疫病、控制传染源,帮助做好环境清理工作,多渠道给灾后重建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平日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免费提供洗头、理发等服务,努力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方面,积极配合血站开展采血工作,为无偿献血者解答咨询、指导填表等;环保志愿者常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和“保护母亲河”活动,感染了更多群众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成为常德的一种时尚。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常德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载体,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全市注册志愿者近80万人,注册团队1615个,去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10000次。

  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践行着雷锋精神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上班去吧,在这里有哥哥姐姐帮我辅导功课呢,你们放心就好。”去年12月23日,在武陵区紫桥小学读书的刘奇轩像往常一样跟父母挥手道别,自己来到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刘奇轩的父母都在城西上班,因为下班时间晚,接孩子很不方便。

  “听说社区开办了四点半公益课堂,我就把孩子送过来试试,没想到这里的辅导老师很认真负责,我回家给孩子检查了几次作业,一点错误都没有,真是省了不少心。”学生家长张金香感慨地说。

  这里提到的“四点半课堂”是指由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陵区委宣传部、武陵区文明办、武陵区学田工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承办的“我为德城育新苗”爱心助学项目,而这正是我市实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力缩影。

  在常德,像“四点半课堂”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以项目带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成为我市开展志愿服务的一种常态。据了解,去年,我市制定了《2017年常德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安排》,坚持以城乡社区为主阵地,以党员服务队、专业志愿服务队、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新闻媒体深度参与为主体,推动志愿服务朝着规范化、常态化、项目化目标迈进。

  在学雷锋志愿服务过程中,“远学雷锋 近学田工”“文明交通 我参与我劝导”“我为德城育新苗”“保护母亲河”等品牌志愿服务被打响。以“文明交通 我参与我劝导”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一至周五在交通高峰期于市城区7个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德成杯”龙舟决赛在常德市举行,我市招募的近200名志愿者为全运会提供了近千人次的志愿服务……

  如今,志愿者这个称号在常德已然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雷锋精神不断走向大众,不断融入城市血脉,构筑起了全体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最美志愿者易泽龙: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在常德,有这样一名普通民警,他是高墙深处戒毒人员的心灵园丁,他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老师”,他还是家庭贫困或留守儿童的“父亲”,他就是全省最美志愿者、常德市强戒所四大队大队长易泽龙。

  55岁的他把自己的时间全部投入到禁毒宣传、帮助矫治对象重塑新生和帮扶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中,不计得失,不求回报。2月28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教育矫治工作与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对接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这种充实忙碌的生活也是最快乐的。”

  从事多年教育矫治工作的易泽龙深知,戒毒人员出所回归后,很难顺利融入社会,导致戒毒操守难保持,复吸率居高不下。痛心疾首的他开始探索延伸矫治手臂,为戒毒人员建立一个可以依靠的“家”。

  于是,易泽龙倡导建立戒毒所、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戒毒人员家庭“四位一体”的延伸矫治帮教工作机制。他在鼎城区灌溪镇、武陵区穿紫河街道、芷兰街道指导建立了常德市首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并利用休息时间驻站指导,帮助戒毒人员踏上回归社会之路。2014年,他发起成立了全市首支“禁毒宣传骑行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骑行沅澧,禁毒宣传”活动,沿途发放禁毒宣传资料。曾有8年吸毒史,3次强制戒毒经历的肖友斌,在易泽龙的跟踪帮扶下,完成了吸毒者、戒毒者、禁毒者角色的转变,自筹资金创办了戒毒康复阳光家园,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瘾君子”脱离毒海。

  身为一名“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他不曾说“不”,而在生活中,他也是个“热心肠”。连续几年,他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和“邻里守望”志愿者活动,主动联合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司法局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常德市强戒所持续开展了“情暖场所,关爱孩子”爱心帮扶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公益活动,并发起成立了健力心理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解困救助、心理帮扶、校园助学等形式先后帮助60余名失学、失管、失护、失助的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走出困境,先后为15万余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义务普法教育。

  他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誓言:尽己所能做一名禁毒志愿者,延续自己心中禁吸戒毒的事业,在传播正能量的公益路上继续前行。

  善卷故里的“雷锋兵”

  2月27日,雨后初霁,记者慕名来到常德市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常德经开区公安消防大队营区,只见修剪整齐的绿化植物,整洁干净的营房没有一点纸屑烟头。就是这支活跃在善卷故里的钢铁劲旅的团队,28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善卷故里诠释着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我们大队里,学雷锋并不只是喊喊口号,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该大队文明创建的负责人说。

  2月12日,10名“学雷锋”志愿者走进塑料七厂刘作发家中,为八级伤残救火英雄刘作发送上节日的慰问,并将他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看望慰问已成为大队的一个优良传统,每逢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他们都带着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和下岗工人进行慰问,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家住开心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刘奶奶,每次对过来看望她的官兵说:“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我的亲人!”

  28年来,队里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坚持不懈的雷锋精神。

  2017年新学期开学伊始,常德市一中学生张明阳收到一笔饱含常德经开区公安消防大队官兵爱心的捐款。从2012年开始,大队从驻地的常德市二中、崇德中学选取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开展“红门助学”活动,持续对他们进行爱心捐助,长期接受捐助的寒门学子孙梦如今已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

  “我们学习雷锋不仅仅是开展扶贫帮困、关爱群众活动,更多的是将雷锋精神融入官兵血脉与灵魂中。”常德经开区公安消防大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一次次火警,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奋勇战斗在第一线。

  2012年8月25日,常德经开区一家造纸厂多个芦苇堆突发大火,数千吨芦苇猛烈燃烧,经过三天两夜、60余小时的坚守,保护了价值近3000万元的17个堆垛安全。

  2013年2月8日,常张高速斗姆湖段4辆大巴车、8辆小车及3辆面包车连环相撞,大量群众被困。经过8个小时鏖战风雪,现场46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82名被困群众全部救出……

  近5年来,大队官兵牢记使命,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事故63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近3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3.7亿元。

  一个优秀的“雷锋式”的集体,重在坚持、传承。战士肖权誉的父亲是衡阳的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入伍之前是个只知享受,不吃苦的“公子哥”,来到部队,他被大队传承下来的“螺丝钉”精神所感化,受到众多优秀战友敢于拼搏的斗志洗礼,很快成长为一名拔尖的消防战士。七年来,他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300余次,保护国家财产价值数百万,抢救遇险群众近百人,先后荣立3次三等功。

  聚为一团火,散做满天心,不论是现役官兵,还是退伍战士,常德经开区公安消防大队官兵们已在雷锋精神传承与坚守中挺拔昂扬、长成栋梁。

  文明网说:

  当乐善好施、凡人善举成为一个城市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时,当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时,真善美的文明之花便会在这座城市悄然开放,满城芬芳。

  漫步于常德大地,处处活跃着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忙碌的身影,让人倍感温暖。

  十字路口,他们是“指挥员”,指引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敬老院里,他们是老人们的“儿女”,为老人理发、洗脚、打扫屋子。

  河街、德国风情街、柳叶湖、丁玲公园等景点,他们是“环保员”,捡拾垃圾、倡导环保……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不分年龄大小,他们是谁?

  他们是志愿者!是他们将爱在这里传递,让城市更有温度。

    常德文明网综合


×

用户登录